吳先生是68歲的門診病人,心臟有心律不整,又有裝支架在吃抗凝血藥物,最近疫情這麼緊張,很想去打疫苗,但是又擔心會有血栓問題或其他副作用的風險。神色匆匆的到診間,面色緊張的請教心血管中心林廷澤主任林醫師。
新竹臺大分院心血管中心林廷澤主任表示,最近疫情緊張,心臟科門診好多病人都在詢問能不能打疫苗,除了向門診病人耐心說明之外,林主任參考歐洲及美國心臟學會指引,整理出心臟病人擔心的問題,希望能夠在這麼緊張的時刻,讓病人能夠放心、安心,鼓勵大家踴躍打疫苗,盡快達到群體免疫效果。
林廷澤主任表示,對於心臟疾病的病人,接種疫苗非常重要,接種疫苗不能完全防止感染到COVID-19病毒,但可以大幅降低住院和重症死亡的可能性。對於患有心臟疾病的病人,尤其是心臟衰竭、心房顫動、心肌病變、糖尿病、心肌梗塞和接受過心臟移植的病人,感染到COVID-19會增加重症和死亡的風險,透過接種疫苗能夠顯著降低住院和重症的機率,因此強烈建議要打疫苗。
從目前的臨床證據顯示,心臟疾病不會增加疫苗本身帶來的副作用,也不會提高嚴重副作用的風險。一般常見打疫苗後的副作用包括施打處紅腫、疼痛、頭痛、肌肉痠痛等。打完疫苗的幾天內會覺得發燒、發冷和全身倦怠,這些反應主要是身體對於疫苗產生的免疫反應,嚴重心臟病的病人可能會比一般人覺得更容易喘、全身倦怠或有明顯感冒的症狀,然而這些症狀僅會持續24-48小時,可以藉由使用退熱止痛藥(acetaminophen)或是大量飲用開水即可緩解。
嚴重的過敏反應可能也會使心臟病人產生嚴重後果,然而這種不良反應發生的機會僅兩百萬分之一,相較於接種疫苗後能夠預防重症住院或死亡的好處,二者風險互相比較之下,不應該因為機率極其微小的副作用而不打疫苗。
有些心臟病人會關心施打COVID-19疫苗跟他目前服用的心臟疾病用藥會不會有影響,林廷澤主任表示,目前沒有任何的醫學報導和研究顯示兩者有交互作用,因此在施打疫苗前後,不應該停止心臟科疾病的用藥(除了某些抗凝血藥物)。
很多心臟病人都有在吃醫師開立的抗血小板藥物或是抗凝血藥物,甚至有些病人兩類藥物正在同時服用,都會因為外傷增加出血風險。林廷澤主任表示,COVID-19疫苗是採肌肉注射而非皮下注射,因此正在使用這兩類藥物的病人,施打處可能會比正常人更容易有瘀青和腫脹現象。因此建議這類病人可以提醒注射護理師使用23或是25號針頭注射,可於注射後緊壓注射處2-5分鐘以上,降低出血風險。
幾項心臟科病人用藥注意事項,簡要說明如下: 使用warfarin的病人,施打前建議檢測INR (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),需在治療範圍以下才能施打,因此建議有在服用此類藥物的病人,需要跟您的心臟科醫師討論及確認注意事項。
若是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的病人(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, NOAC),目前台灣的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分成一天一次(Rivaroxaban和Edoxaban)和一天兩次(Dabigatran和Apxiaban),建議作法如下,也可以與您的心臟科醫師討論。
對於使用一天一次(Rivaroxaban和Edoxaban)抗凝血藥物的病人,施打當天早上建議不要服用,打完三小時後再服用當天的劑量即可。對於使用一天兩次(Dabigatran和Apxiaban)抗凝血藥物的病人,建議施打當天早上不要服用,打完疫苗後,待第二次服用藥物的時間就可重新服用。
台灣目前使用的疫苗並不是活病毒疫苗,因此曾接受過心臟移植,正在使用抗排斥藥物的病人,接種疫苗後並不會感染到COVID-19。不過,因為心臟移植而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病人,對COVID-19疫苗的免疫反應可能減弱,但目前尚無接種疫苗後的保護力或免疫反應的相關數據。對這方面有疑慮的病人,可以與您的主治醫師討論對自己適合的做法。
至於兒童心臟病的部分,目前孩童是不能接受COVID-19疫苗接種的,國際上正開始於孩童身上試驗COVID-19疫苗,根據當前研究數據顯示,18歲以下的青少年和孩童較不容易感染新冠肺炎,約佔患有新冠肺炎族群的1%以下。然而患有心臟疾病的孩童是高風險族群,更需要隔離保護免於新冠肺炎的感染。
林醫師提醒心臟科病人施打疫苗的好處,遠大於打疫苗造成嚴重副作用的風險,若仍有疑慮或是不清楚的部分,也可以直接跟您的心臟科醫師討論,然後規劃適當施打疫苗的時間。疫情當下,真正能遏止新冠肺炎傳播的方法是接種疫苗,達到全體免疫的目標。心臟疾病病人仍可以很安全地接種COVID-19疫苗,並不會因此增加副作用。
熱門關鍵字:塑膠棧板 塑膠棧板 回頭車 旗山住宿 雙眼皮 隆乳 眼袋 塑膠棧板 回頭車 老酒收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