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皮膚隨著年紀增長而鬆垮、下垂,許多愛美人士希望恢復臉部線條,但沒有勇氣嘗試傳統拉皮手術,因此會選擇「臉部埋線」來拉提肌膚。然而,部分消費者在術後卻發生臉部不對稱、皮膚凹凸不平、線體斷裂等問題,甚至發現線體穿出皮膚表面!究竟這些問題為何會發生?又該如何解決?讓郭弘義醫師為你解惑!
何謂「臉部埋線拉皮」?
郭弘義醫師表示,傳統拉皮手術是從髮際線下刀、將肌膚剝開後,再將鬆弛的前額皮膚拉緊,並且切除多餘的皮膚,達到優異的緊緻效果。因此,愈靠近髮際線的區域拉皮效果愈好,但愈靠近鼻子的臉部中軸部分,則效果愈差,亦需要較長的恢復期。而「臉部埋線拉皮」的原理是將可吸收、或不可吸收的線材埋入皮下筋膜層,藉以刺激膠原蛋白增生,使肌膚紋路立即往上拉提,效果可維持一年至一年半。郭弘義醫師指出,由於傳統拉皮手術在中臉部位效果較弱,而臉部埋線正好可以補強其不足之處,因此兩項手術可相互搭配,達到最完美的呈現。
台灣合法埋線材質:羽毛線、玫瑰線、鈴鐺線
目前台灣由衛生福利部核准可合法使用於拉提手術的線材有三種,分別是羽毛線、玫瑰線、詩立愛塑型線(又稱鈴鐺線),其材質、效果及適用部位如以下表格:
臉部埋線後遺症 聰明因應沒煩惱
接受臉部埋線療程後,常見臉部不對稱、皮膚凹凸不平及線體穿出等狀況,箇中原由為何?又該如何因應處理?郭弘義醫師指出,其實許多人的先天臉型原本就不是完全對稱的,假使一個人左臉下垂較嚴重,就表示左臉的脂肪量較多,若醫師在術前並未充分說明,又在兩邊臉埋入數量相同的線材,就可能導致左右拉提的效果有差異,讓消費者感覺左右臉不對稱。因此,建議消費者在術前和醫師詳細溝通,若左臉較寬,即需要較多的線材,可在右臉埋入三條、左臉可埋入五條,並在髮際線處多拉一些幅度,即可使兩邊的臉型更趨近於對稱。
而埋線後產生的肌膚凹凸不平,則和醫師技術有關。輕微的凹凸不平會在2~3週內恢復,若埋線位置太淺、或是力道拉得太緊,都可能使皮膚產生較嚴重的凹陷,此時由醫師在事後調整鬆緊度即可。
「不過,年紀也是一大關鍵!」郭弘義醫師表示,年紀輕的消費者皮層較厚,只要稍微拉提就能有很好的效果,因此不容易產生凹陷問題;但年紀較大的消費者因為皮膚的膠原蛋白流失,皮層已經較薄且失去彈性,骨骼的支撐力也減弱,使得下垂情形更為嚴重,一旦使用較大的力道往上拉提,就容易產生明顯的凹陷問題,因而無法有效改善外觀。因此,建議可先接受傳統拉皮手術,再搭配中臉部位的埋線拉皮,並視情況補充脂肪、玻尿酸、微晶瓷等填充物來協助支撐,整體效果才會更為自然。
至於埋入線體穿出的原因,則在於「埋線位置太淺」。假使埋線位置較為淺層,線體又固定得不夠牢靠,或在恢復期中因為過大的外力介入,就可能導致線體斷裂而逐漸穿出皮膚表面,這種情況特別容易發生在臉下半部。郭弘義醫師表示,若線體斷裂而只有末端穿出時,由於不易整條取出,常見的作法是直接修剪穿出的部分;若能整條線取出,則建議於相同位置埋入再一條,才能持續拉提效果。
埋線拉皮後 短期內避免過度按摩、張大嘴巴
接受埋線拉皮後,髮際線會有比一般針孔稍大的小傷口,單邊臉頰上則有3~4個針孔,並產生輕微的瘀青和腫脹感,約在3~7天可緩解消失,術後僅需貼上人工皮即可。此外,應留意兩天內不要洗頭、避免游泳造成傷口感染,兩個月內更不可過度按摩臉部,以避免線體錯位。郭弘義醫師進一步提醒,術後三週到一個月內不宜將嘴巴張太大,以免線體在組織內卡得太緊,致使表皮凹痕變得更明顯;若線體導致鬆脫,也會影響拉提的效果;假使線體因過度拉扯而斷裂,則有可能逐漸往下滑動而有穿出皮膚的疑慮。因此,大笑、張大嘴巴飲食等動作都應確實避免為宜。
術前充分溝通 達到完美成效
想要接受臉部埋線拉皮的消費者,應選擇合法的診所、專業的醫師,線材方面則應考量「是否希望線體可被人體吸收」。一般而言,可吸收的線材相對較為安全,而不可吸收的鈴鐺線則具備未來能再調整的優勢,消費者可自行評估,再和醫師進行充分的溝通,便可有更為自然且符合期待的效果。
想要找回青春彈潤、線條美麗的臉龐嗎?選擇合適的線材接受臉部埋線拉皮,就能立即拉提緊緻小V臉、告別鬆垮嘴邊肉,更避免不必要的後遺症!